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

姓 名

刘佰桥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 业

心理学

学 位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电 话

8301220

所在教学单位

教育系

E-mail

shxybaiqiao@163.com

姓 名

刘佰桥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 业

心理学

学 位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电 话

8301220

所在教学单位

教育系

E-mail

shxybaiqiao@163.com

教学队伍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郭启华

1970.10

教授

心理学

主讲教师

王希海

1970.11

副教授

心理学

主讲教师

陈秀敏

1969.8

副教授

心理学

主讲教师

郭红丽

1981.10

讲师

心理学

主讲教师

周姊毓

1980.3

助教

心理学

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情况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以来课题主持人刘佰桥副教授讲授了心理学、教育学、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三门课程,其中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每周3学时,共讲授4届,学生总人数1330人,教育学共讲授3届,学生总人数1020人;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每周4学时,共讲授1届,学生总数50人;

二、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绥化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6-2008年;

2.绥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调查研究,绥化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7.7-2009年6月;校级

三、发表教学论文

1.高师公共教育理论课改革探索,当代学术研究,省级,2007年第3期

2.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省级,200年第2期;

四、教学表彰、奖励

1.绥化学院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授予单位:绥化学院,授予时间:2008年;

2.绥化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授予单位:绥化学院,授予时间:2008年;

学术研究

五、近五年以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研究,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2006.4-2008.6;省级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主持,绥化学院科研项目,2005.12,校级

3. SCL-90与UPI的比较研究,主持,绥化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08.9-2009.9,校级

4.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8.7-2009.7,省级

5.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问题研究,参与,绥化学院科研项目,2005.12,校级

六、发表的学术论文:

1.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省级,2005年第12期

2.人际交往训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国家级,2008年第6期

3.专著:《开启心灵的窗口》,第二作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

七、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1,2004年;

2.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4,授予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时间:2007年

3.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3,授予单位:绥化学院,授予时间:2006年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心理学课程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一直伴随着我校的发展而发展,由早期的师范学校到师专到现在的绥化学院,心理学课程经历了由相对薄弱到不断发展,到现在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以翻译前苏联的心理学教材。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心理学教材,在各师范院校中广泛使用。我校的心理学教材经过心理学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经历几次编写,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了适合专科学生使用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课时也经过多次调整,经历过36课时、54课时。教学主要以讲授教材知识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但任课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心理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该课程对师范生师范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本课程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课程组成员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加强实践环节,把团体心理训练内容纳入到心理学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教材上也引进国内比较高水平的心理学教材,把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交给学生。在科学研究上,课题组成员承担了一批省级、校级科学、教学研究项目,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如“对高师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定位的思考”获得了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人际交往训练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已经完成了课题研究,在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全体心理学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心理学课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已经日趋成熟,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心理学是公共教育理论课的核心和基础,一般由绪论、心理的生理机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几部分构成,反映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但由于相关知识的更新较快,为体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首先我们在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章节,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如人际交往心理,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学习心理,社会心理等等心理学的应用知识;在基础理论方面,侧重把与教学心理相关的内容纳入到心理学的教学中去,侧重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其次,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研究新进展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能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强调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例如,既传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又关注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既讲授传统的基本理论,又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再次,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得当。心理学与各学科教学论有密切相关,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微观的,在内容的衔接搭配上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重复或遗漏。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际需要相结合,沟通课堂内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主讲教师学习并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想的碰撞中,在社会实践批判、反思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高远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思维,达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如在心理健康内容中,更多加入团体心理训练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心理学,了解心理学,使学习心理学变成一种生动有趣的课程。心理学主讲教师经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团体心理活动内容,使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体验心理学。另外,加强了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993年曾由当时的绥化师专、哈尔滨师专和呼兰师专合作编写了教材《心理学教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主要针对专科学校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进行了教材建设与实践,被多所学校采用,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又与哈师大呼兰学院合作编写了教材《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补充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和学校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把心理学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把握心理学领域最前沿的内容,2008年开始,使用最新版心理学教材,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的《心理学》,使学生能够把握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心理学前沿内容。新教材具有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相对较大,而且注重应用性等特点。除此之外,本教研室教师还积极编写辅助教材,《教育学、心理学问题与探索》(哈尔滨船舶学院出版社1993年),《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教育学复习与指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在补充材料方面,经过全体心理学教师的不断努力,教研室把每位教师经过多年积累的心理学案例、材料统一汇编成册,作为教师的课外补充材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扩充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心理学案例丰富了心理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追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主要安排讨论、调查、心理测量等实践环节。所选择的论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确定性和现实针对性,评价标准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学生作业方面,力主学生进行创新和合作,尽量使学生在校园内外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和访谈,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每学期要安排一定的团体训练活动,通过团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心理学课成为一门既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课,又成为一门提高心理素质的应用性课程。

学校有较好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微机室、校园网、学校图书馆的电子查询系统、多媒体教室、学校电教室等等。为学生查询、浏览和下载国内外有关的信息,为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有选择地将新知识运用于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课程组成员都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目标和情景、对象,使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教学的推进中积极思考,潜力得到有效开发和激发,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对话和互动的习惯。为应对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讲教师除了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外,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心理学课所有授课教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考试是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检验。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以及课程考试全面反映了本课程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改进的要求,注重学生平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注重学生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主体反思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迁移能力的考量,把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取得一系列成果:刘佰桥老师的论文“关于心理学课教学定位的思考”获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在绥化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评审过程中,主讲心理学的六名教师,其中刘佰桥、郭启华、陈秀敏、王希海4位教师获绥化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心理学教师教学效果的肯定。近3年,多位主讲教师的评价成绩为优秀。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得当,信息量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学生非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的讲授富有激情,语言表达准确形象,教学内容充实、有新意。教师教态端庄,声音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不仅教学实力较强,而且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体现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根本要求和特征。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方法较为适当。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地位的重要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教师在理论的应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其中有3名教师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且长年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教学中有很强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并能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课程在讲授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t-count: 2.0">1.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省级,2005年第12期

2.人际交往训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国家级,2008年第6期

3.专著:《开启心灵的窗口》,第二作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

七、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1,2004年;

2.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4,授予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时间:2007年

3.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次序第3,授予单位:绥化学院,授予时间:2006年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心理学课程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一直伴随着我校的发展而发展,由早期的师范学校到师专到现在的绥化学院,心理学课程经历了由相对薄弱到不断发展,到现在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以翻译前苏联的心理学教材。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心理学教材,在各师范院校中广泛使用。我校的心理学教材经过心理学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经历几次编写,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了适合专科学生使用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课时也经过多次调整,经历过36课时、54课时。教学主要以讲授教材知识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但任课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心理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该课程对师范生师范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本课程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课程组成员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加强实践环节,把团体心理训练内容纳入到心理学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教材上也引进国内比较高水平的心理学教材,把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交给学生。在科学研究上,课题组成员承担了一批省级、校级科学、教学研究项目,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如“对高师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定位的思考”获得了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人际交往训练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已经完成了课题研究,在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全体心理学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心理学课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已经日趋成熟,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心理学是公共教育理论课的核心和基础,一般由绪论、心理的生理机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几部分构成,反映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但由于相关知识的更新较快,为体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首先我们在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章节,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如人际交往心理,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学习心理,社会心理等等心理学的应用知识;在基础理论方面,侧重把与教学心理相关的内容纳入到心理学的教学中去,侧重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其次,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研究新进展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能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强调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例如,既传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又关注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既讲授传统的基本理论,又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再次,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得当。心理学与各学科教学论有密切相关,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微观的,在内容的衔接搭配上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重复或遗漏。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际需要相结合,沟通课堂内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主讲教师学习并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想的碰撞中,在社会实践批判、反思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高远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思维,达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如在心理健康内容中,更多加入团体心理训练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心理学,了解心理学,使学习心理学变成一种生动有趣的课程。心理学主讲教师经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团体心理活动内容,使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体验心理学。另外,加强了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993年曾由当时的绥化师专、哈尔滨师专和呼兰师专合作编写了教材《心理学教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主要针对专科学校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进行了教材建设与实践,被多所学校采用,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又与哈师大呼兰学院合作编写了教材《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补充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和学校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把心理学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把握心理学领域最前沿的内容,2008年开始,使用最新版心理学教材,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的《心理学》,使学生能够把握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心理学前沿内容。新教材具有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相对较大,而且注重应用性等特点。除此之外,本教研室教师还积极编写辅助教材,《教育学、心理学问题与探索》(哈尔滨船舶学院出版社1993年),《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教育学复习与指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在补充材料方面,经过全体心理学教师的不断努力,教研室把每位教师经过多年积累的心理学案例、材料统一汇编成册,作为教师的课外补充材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扩充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心理学案例丰富了心理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追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主要安排讨论、调查、心理测量等实践环节。所选择的论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确定性和现实针对性,评价标准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学生作业方面,力主学生进行创新和合作,尽量使学生在校园内外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和访谈,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每学期要安排一定的团体训练活动,通过团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心理学课成为一门既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课,又成为一门提高心理素质的应用性课程。

学校有较好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微机室、校园网、学校图书馆的电子查询系统、多媒体教室、学校电教室等等。为学生查询、浏览和下载国内外有关的信息,为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有选择地将新知识运用于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课程组成员都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目标和情景、对象,使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教学的推进中积极思考,潜力得到有效开发和激发,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对话和互动的习惯。为应对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讲教师除了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外,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心理学课所有授课教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考试是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检验。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以及课程考试全面反映了本课程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改进的要求,注重学生平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注重学生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主体反思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迁移能力的考量,把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取得一系列成果:刘佰桥老师的论文“关于心理学课教学定位的思考”获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在绥化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评审过程中,主讲心理学的六名教师,其中刘佰桥、郭启华、陈秀敏、王希海4位教师获绥化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心理学教师教学效果的肯定。近3年,多位主讲教师的评价成绩为优秀。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得当,信息量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学生非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的讲授富有激情,语言表达准确形象,教学内容充实、有新意。教师教态端庄,声音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不仅教学实力较强,而且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体现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根本要求和特征。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方法较为适当。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地位的重要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教师在理论的应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其中有3名教师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且长年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教学中有很强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并能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课程在讲授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教育学 下一篇:获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