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院开展跨学科教研联动磨课活动

4月30日,特殊教育学院举办集中磨课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姜丹丹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特殊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参与活动。本次活动以“跨学科教研联动”为创新举措,聚焦“课程目标的价值引领性、教学案例的时代穿透性、课堂互动的思想启发性”三大维度,探索思政元素与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路径。

磨课活动,作为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创新环节,旨在通过“磨课”为特殊教育学科建设注入思政活力,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姜丹丹老师在活动中围绕“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展开指导,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互动为桥梁”的融合策略,强调从特殊教育专业特点出发,将师德修养、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要素自然融入教学内容。

在说课展示环节,教育康复学专业教师栾凯迪、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王佳欣、环境设计(听障)专业教师吕蕊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分别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展示了《口部运动训练》《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理论与实践》《电脑图像处理》等课程设计。三位老师立足特殊教育学生培养需求,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目标设定、案例选取和课堂互动中,展现了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说课环节结束后,姜丹丹老师逐一进行点评,肯定了三位青年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的思政融合意识,同时针对教学案例的时代性、互动环节的思想引导深度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她指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应紧扣“育人”本质,通过真实案例传递职业温度,借助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让思政元素如“春雨润物”般融入专业教学。

活动结束时,尚晓丽表示,通过本次磨课,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思政元素在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并重”的教学方向。后续各教研室将结合姜老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推动特殊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特殊教育师资贡献力量。

本次跨学科磨课活动是学院落实审核评估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两院将持续加强协同,打造更多兼具专业性与思想性的优质课程,助力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