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军训靠“指尖上的口令”来指挥

新华社哈尔滨9月13日电(记者杨思琪)没有指令声,没有口号声,只听见整齐的脚步声……中秋前夕,在黑龙江省的绥化学院,一场特别的军训如期举行。

这80名学生是新一届听障本科生。绥化学院自2015年创办听障生本科高等教育,实行单独招考、免收学费政策,已惠及300多名学生。今年新入学的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其中年龄最大的21岁,最小的17岁,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电子商务三个专业。

“别的连队靠喊,我们靠旗帜和手势。”他们的辅导员孙彪告诉记者,因为听力障碍,军训要耗费更多精力。“左手握成拳头,代表头,右手比成剪刀对准左拳,就代表向左转,两个手反过来就是向右转。”

C198

绥化学院2019级听障生参加军训。(谢剑飞摄)

这些“指尖上的口令”是怎么来的?记者看到,除了教官,方阵另外三面还分别站着一位学生志愿者。教官下达一个指令,他们就跟随教官口令,用手语下达同样的指令,为的是让学生在四周都能看得清楚。

绥化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李宛泽,已经连续两年担任听障生军训志愿者。他们要先把手语教给教官,教官结合训练时的指令,“二次创造”后教给志愿者,再由志愿者翻译给学生。

两个手掌在一条线上一前一后,表示排队;两个手交叉拍肩膀,代表休息;两个手空着手心拍击,就是集合;一个动作需要重复时,就用手比“一、二、三”……李宛泽说:“过程曲折,但是看着学弟学妹一点点变化,正步踢得整齐,擒敌拳打得帅气,自己感觉很自豪。”

D027

绥化学院2019级听障生在教官的手语指示下练习军体拳。(谢剑飞摄)

“教官很严格,手语都能看得很明白,我们会一直坚持,可以做得和常人一样好。”来自湖北武汉的万文静打着手语向记者表达着想法,军训11天,她晒黑了不少,但认识了不少新朋友,非常开心。

军训休息空隙,11名孩子在营地旁边,排列成三角形,对着手机里的视频,练习手语节目《国家》。18岁的陈思曈是其中的领队,来自河北省廊坊市,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军训,满脸笑意。

“这些孩子通过学习,培养了多种爱好,提高意志品质,可以绽放出别样的人生精彩。”绥化学院党委书记冉庆国说。